一、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
1、温度:番茄喜温暖,不耐炎热和霜冻。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11~14℃,发芽最适温度为20~25℃,生长最适温度为22~24℃,气温达30℃时同化作用显著降低,在35℃以上停止生长。番茄生长和发育的最适夜温为15~18℃,高于30℃或低于10℃时易引起落花落果。日温在 35℃以上常常授粉不良。番茄在15℃以下开花较差,10℃以下停止生长,到0℃时遭受冻害,但经过低温处理或锻炼的番茄可以耐短期0℃以下的低温。
2、湿度:番茄的生长发育对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高,空气湿度以40%~70%为宜。开花以前土壤湿度以50%左右为好。进入结果期后,以60%~80%的土壤湿度为好。土壤湿度变化大易引起裂果,在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太大时,常导致青枯病、疫病等病害传播蔓延。
3、土壤:番茄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,沙质壤土、黏质壤土都可以栽培。番茄对土壤的pH值要求不严格,以pH6~6.5时产量较高,也能适应较酸的土壤,但易发生青枯病,可撒施石灰或草木灰改变土壤pH 值。种番茄的土壤必须注意轮作,否则容易发生病害。
4、养分:番茄生长过程中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,每产1万千克番茄要从土壤中吸收主要营养元素95.8千克。番茄整个植株吸收氮、磷、钾比为2:1:5,钾居**位,氮其次,磷最少。但在生长过程中,磷具有特殊的地位,磷不足时则影响产量,因整个植株吸收的磷肥中果实占 94%,仅6%用于茎叶。施用足够的磷肥,使幼苗发育迅速,花芽分化较早,着花节位低,可提早成熟,增产30%左右。钾肥对促进茎叶生长健壮预防病害有良好作用。
二、栽培管理技术
1、品种选择:
选用抗病性好、抗逆性强、优质高产,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。
2、种子处理:
播种前,先用50%多菌灵500倍液浇透苗床消毒处理。把种子放在55℃的温水中浸种10~15分钟,同时用木棍不停地搅拌至30℃水温时,继续浸种 4~7小时,之后将种子用湿纱布或湿毛巾包裹,在25~30℃的条件下催芽,每天清洗一次,待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。种子播后表面再盖约0.5厘米厚的基质,同时盖地膜保湿保温,待50%种子拱出土后及时揭开地膜。
3、苗期管理:
①温度:采用“三高三低”的苗床温度管理方法,以培育壮苗。播种后,白天保持温度25~30℃之间,夜间18~20℃;出苗后为防止徒长要降低温度,白天20~22℃,夜间12~14℃;移苗和缓苗期温度要高,白天25~28℃,夜间13~14℃;缓苗后温度要低,一般白天20~23℃,夜间在13~14℃;五叶期以后温度可适当高些,白天23~28℃,夜间14~15℃;定植前5~7天要炼苗,白天控制在18~20℃,夜间8~10℃。
②水分:春季育苗提倡底水浇足,育苗期间不宜灌水,以免降低床温;夏季育苗前期基本不浇水,根据实际情况缺水时可在傍晚适时浇水。冬春季育苗可用0.1~0.2%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,提高苗子的抗逆性。
③分苗:分苗时,边起苗边栽,栽完后立即灌水,防止幼苗失水影响成活率。早春茬苗龄60~70天,秋茬苗30~40天,定苗标准一般株高为15~20 厘米为宜。
4、移栽管理:
番茄栽培尽可能选择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地块进行种植,栽植密度因地制宜,通常采用地膜覆盖,双行定植,平均行距65~75厘米,株距 40~50厘米,每亩栽2000~2500株,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,定植深度以子叶距地面1厘米为宜。
5、生长期间管理:
①水肥: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,缓苗后可灌1次促苗肥,之后进入蹲苗期,直到果实膨大至核桃大小后才开始灌水肥,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千克;当第2穗果和第3穗果开始膨大时各追肥1次,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0 千克。为了保持果实大小均匀,生产中可在盛果期喷施叶面肥,可用0.2~0.3%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。在整个盛果期要保持土壤的湿润,防止忽干忽湿,以减少裂果以及生理性病害的发生。
②吊蔓:番茄整枝方式有单杆整枝,双杆整枝,一杆半整枝这几种,当株高30~40厘米时进行吊蔓。
③整枝点花:当株高50厘米左右时搭架以防倒伏,在植株侧枝长到5~10厘米长时及时打掉。栽培中用10~15mg/L 2,4~D或者 20~25mg/L番茄灵蘸花,药剂浓度根据气温变化进行调整,切忌蘸花过早,以免形成空洞果。高秧型露地番茄每株留5~7 穗果、保护地栽培根据当地茬口情况及栽培习惯可进行每株留6~8穗果摘心,摘心时果穗上部需保留2~3片真叶。
6、病虫害防治:
采用“提前预防,综合防治”的管理措施进行防治。番茄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:番茄TY病毒、早疫病、晚疫病、叶霉病、灰叶斑、灰霉病、青枯病、枯萎病、根腐病;虫害有蚜虫、蓟马、白粉虱、螨虫、线虫、甜菜夜蛾,斜纹夜蛾;以及生理性病害,如:缺钙引起的脐腐病,茶色果,空洞果和因为缺素造成的叶片病害。
7、采收标准及采收:
作为蔬菜食用的番茄一般在开花后40~50天,达到采收要求及时采收。夏秋番茄较春番茄着色快、易成熟、易软化变质,及时采收;远距离调运的,可适当提前采收。
三、番茄生长期应注意的问题
1、番茄育苗应注意的问题:番茄从二片真叶时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,2~7片真叶分化1~3穗花,8~10片真叶分化第4~6穗花,12片真叶以后分化7层以上花穗。花芽分化期夜温长期低于12℃,易分化出多心室的畸形花,以后形成的果实果脐大,果形扁,甚至漏籽,幼果顶裂。苗期偏施氮肥,幼苗徒长也可出现这些生理病害。因此,对于春季收获3~4穗果实的提早栽培,应特别注意2~6片真叶的苗期夜温管理,不宜长期低于12℃。对于秋延后收获3穗果实的延后栽培,应特别注意培育壮苗,切忌偏施氮肥而造成幼苗徒长。对于8月下旬至9月份播种的越冬栽培,应特别注意12月~次年2月的低温阶段,也就是第4~6穗花发育期间的保温工作。
2、预防畸形花的危害:因花芽分化期低夜温、多氮肥及徒长形成的畸形花,在开花时很容易区别,一般表现为花蕾豆形、偏大、花瓣多、花柱粗、子房扁。对于畸形花,发现后及时摘掉,尽量留正常花。若畸形花用正常浓度的激素处理后,极易出现幼果开裂、漏籽、大果脐等严重生理障害,基本丧失商品价值。
3、肥料合理使用:重施底肥,及时追肥,注钙、镁、硼等元素的补充。
①施足底肥:全生育期所需磷肥在底肥中一次施足。留三至四穗的秋延后、春提早、春露地栽培,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鸡粪4~6方,饼肥50 千克,复合肥 50千克,钙镁磷肥100~150千克,持力硼200克,硫酸锌 1~2 千克,优质硫酸镁500 克。留6 穗果实以上的越冬和周年栽培,亩施腐熟优质鸡粪10~12方,硫酸钾复合肥100公斤,持力硼200 克,硫酸锌 1~2 公斤,优质硫酸镁500克及少量的硅、锰、钼肥。
②及时追肥:番茄一般营养生长势中等偏上,若植株生长较弱,**水应适时早浇。但对于植株生长状况较好的地块,**水肥也必须等到果实有鸡蛋大时再浇,以免营养生长过旺,影响果实发育。追肥以钾、氮肥为主,辅以必要的微量元素,不可偏施氮肥。以专用番茄冲施肥效果比较好。
③注意钙、镁、硼等元素的补充:缺钙导致幼果开裂加剧、果实脐腐、易裂果,影响果实光泽等。缺镁中后期叶肉发黄,影响光合作用。缺硼生长点停止生长,果面粗糙,芽枯(开窗茎)。补钙施底肥时,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。叶面补钙,从苗期一直到果实采收前,可每隔10~15天喷一次氨基酸态钙,或300倍牛奶、豆浆。补镁,可叶面喷施0.2一0.4%硫酸镁。补硼,叶面喷0.5%硼砂,或15克速乐硼兑水15公斤。
4、把握好点花浓度:花芽分化期夜温低于12℃(特别是低于8℃),及氮肥过多和植株徒长形成的畸形花,点花浓度非常不好掌握。经常出现已比正常低几倍点花浓度还出现幼果顶裂的现象。直至浓度稍重一点幼果顶裂,稍轻一点座不住果形成僵果。所以,首先要千方百计提高花芽分化发育期的温度,争取分化优质花芽。开花时的正常花,一般比正常浓度低三分之一即可。畸形花点花要慎重。在同样温度下浓度一定要轻,按说明
浓度的最低标准掌握。建议点花尽量选择优质花朵,摘除畸形花。
正常花点花时,要注意点花当时的棚温。如:2.5%防落素20℃左右1.0毫升兑 1.0斤水,25℃时0.5毫升兑1斤水,30℃左右 0.2~0.3毫升兑1斤水:番茄灵25℃时每袋8千克水。
5、合理留果整枝:促进根系发育,促进营养生长,争取连续座果,实现优质高产。为了促进营养生长,提高连续座果能力,下列措施可供参考:
①卧栽:在苗床里可以使苗略旺长一些,定植时卧栽。也可在定植以后适当促进植株生长,待株高30~35厘米时,畦面开沟将植株压在沟内,然后覆土,地面上留10厘米生长点。卧栽时浇灌促进根系生长的黄腐酸钾(每亩5千克)或NEB(每亩 5袋)、EM菌液。
②**穗果建议留三至四个,露地栽培、山区栽培等在不过分考虑早熟的情况下,**穗果可以不留或少留,并在第四至第五穗果间隔一至二叶的情况下,再适当疏果,可以大大促进植株长势,促进连续座果。
③高秧型品种春提早、秋延后栽培提倡三至四穗摘心栽培。
④长期栽培,提倡换头整枝:越冬和早春一大茬长期栽培,为了延长结果期,在摘心栽培基础上实行换头整枝,效果比较好。具体作法:在第三或第四穗花以上留三片叶子摘心,然后在花穗以上的叶腋间留一健壮的侧枝。在侧枝上再留三穗果,同样的办法可再摘心留枝。芽上形成的果实,由于植株的营养状况和光照、温度条件比较好,往往比主枝上的果实商品性更好。连续换头整枝,可收获6~9穗的优质大果。
⑤把握合适的留果密度:合理密植,以免造成果实偏小,商品性不好。一般春大棚四至五穗果摘心栽培留苗2500株,春提早温室每亩2400株,秋延后每亩2600 株左右,越冬大茬建议 2400~2600株。
⑥不提倡用激素催熟:番茄果实在自然状况下转色,硬度比较好,在需要长途运输的情况下,建议不要用激素(乙烯利等)催红。
⑦应注意预防叶霉病:叶霉病发生适宜温度在20~25℃,需要85%以上相对湿度,所以菜农可利用晴天中午的高温来抑制病菌繁殖蔓延。在晴天浇水后,在中午高温时段,闭棚升温,可将温度升高到38℃,维持1~2 个小时再通风降温,这样能有效抑制病菌繁殖,减轻病害传播。